编者按
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,液化天然气(LNG)正成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关键力量。壳牌最新发布的《液化天然气(LNG)前景报告2025》预测,到2040年,全球LNG需求将激增60%,年需求量攀升至6.3亿至7.18亿吨。这一增长既源于亚洲新兴市场的工业化浪潮与减碳目标,也映射出传统能源与清洁技术交织的复杂博弈。
亚洲需求驱动全球格局
中国和印度被视作未来LNG需求的核心引擎。2024年,中国LNG进口量同比增长10.6%至7900万吨,接近历史峰值,并计划到2030年新增1.5亿人接入管道天然气。印度则通过大规模基建投资推动天然气消费,进口量增长20%至2700万吨,未来五年计划覆盖3000万新用户。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清洁能源替代需求,进一步强化了亚洲在全球LNG市场的主导地位。
供应格局重塑:美卡双雄与政策博弈
美国与卡塔尔正成为全球LNG供应的“双支柱”。美国凭借页岩气优势,计划到2030年出口1.8亿吨/年,占全球总量的1/3;卡塔尔北气田扩建项目投产后,两国或于2035年控制全球60%的供应。然而,政策反复为市场增添变数——美国2024年一度暂停LNG出口许可,虽于次年恢复,但暴露了能源战略中减排目标与经济利益的矛盾。与此同时,阿尔及利亚、埃及等传统出口国因国内需求增长与资源枯竭,正逐步退出全球市场。
转型挑战与未来图景
LNG的“桥梁作用”在能源过渡期愈发凸显。航运业加速转向LNG动力船舶,预计2030年需求超1600万吨/年;欧洲虽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导致进口下降19%,但仍需LNG平衡电网间歇性供应,并探索生物LNG与合成燃料的转型路径。然而,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(如韩国已低于进口LNG发电成本)与地缘政治风险,或对需求增长构成长期挑战。
壳牌的预测为全球能源转型描绘了一幅动态图景:LNG既是减碳的“过渡方案”,也是大国博弈的“战略筹码”。如何在供应安全、经济可行与气候目标间找到平衡,将成为未来15年能源决策的核心命题。
壳牌在2025年《液化天然气(LNG)前景报告》中预测,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将激增60%,年需求量达到6.3亿至7.18亿吨。这一预测基于多重驱动因素的综合分析,以下从需求侧、供给侧及区域市场动态展开论证:
一、需求侧驱动因素
1. 亚洲经济增长与能源结构转型
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LNG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,正通过扩大进口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需求。中国2024年LNG进口量同比增长10.6%至7900万吨,接近2021年峰值,并计划到2030年新增1.5亿人接入管道天然气;印度2024年进口量增长20%至2700万吨,未来五年计划新增3000万天然气用户。亚洲新兴经济体(如东南亚国家)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也加速了天然气对传统能源的替代需求。
2. 减碳目标推动工业与运输业转型
LNG因其碳排放量低于煤炭和石油,成为重工业、航运及公路运输脱碳的关键选择。例如:
◦ 航运领域:LNG动力船舶订单激增,预计2030年航运业LNG需求超1600万吨/年,较此前预测增长60%。
◦ 工业与电力:天然气发电在亚洲电力结构中占主导地位,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高耗能产业进一步推动需求。美国预计到2030年因数据中心新增33亿立方英尺/日天然气需求。
3. 能源安全与可再生能源互补性
欧洲虽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导致2024年LNG进口下降19%,但未来仍需LNG平衡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供应,并计划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转型进口生物LNG或合成LNG。这一趋势凸显LNG在能源过渡期的“桥梁”作用。
二、供给侧挑战与增长潜力
1. 新增供应集中于美卡两国
预计到2030年,全球将新增1.7亿吨LNG供应,其中美国和卡塔尔占主导地位。美国凭借页岩气优势,2030年出口量或达1.8亿吨/年(占全球1/3),卡塔尔北气田扩建项目2026年投产后将进一步巩固供应。两国或于2035年控制全球60%的LNG供应。
2. 传统出口国供应萎缩
阿尔及利亚、埃及等传统出口国因国内需求增长和资源储备下降,出口量预计减少5000万吨。同时,新项目开发受政策(如美国LNG出口许可暂停与恢复)、地缘风险及劳动力短缺影响,导致供应不确定性增加。
三、区域市场动态与长期趋势
• 亚洲主导需求增长:亚洲占全球LNG进口量的70%以上,中国“煤改气”政策、印度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及东南亚新兴市场需求共同支撑长期增长。
• 低碳燃料技术发展:液化生物甲烷(LBM)和合成LNG在航运业的应用扩大,欧洲和北美生物甲烷产能复合年增长率达13%,为LNG需求注入可持续动力。
• 价格与政策博弈:2024年LNG现货价格波动(因供应延迟)反映市场脆弱性,但长期合同签署量增长(如中东占比提升)显示行业对需求韧性的信心。
四、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
尽管壳牌预测乐观,仍需关注以下风险:
1. 可再生能源竞争:韩国等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低于进口天然气,可能抑制LNG需求。
2. 地缘政治与政策反复:美国出口政策摇摆(如2024年暂停审批后恢复)影响供应链稳定性。
3. 供需错配:2030年前新增产能若集中释放,可能面临需求增速不及预期的过剩风险。
结论
壳牌的预测综合考量了亚洲经济扩张、全球减碳进程及能源安全需求等多重因素,而LNG在灵活性、可靠性与低碳属性上的优势使其成为能源转型期的关键选项。然而,供应链韧性、政策连贯性及技术替代风险将决定这一增长能否如期实现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