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原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近10年,西南油气田实现产量年均3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

发布时间:2024-02-23 16:30
作者:中国石油报 任柯霓

       2月21日,西南油气田日产天然气1.2亿立方米。在龙年的第一场强降温后,蓝金由此源源不断地南下北上,至长江沿线,至秦岭以北,至首都北京。

  在刚过去的2023年,西南油气田实现年产天然气400亿立方米的历史性跨越,占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五分之一。400亿方,不仅仅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字,更是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  400亿立方米大气区是如何建成的?又该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,接续奋斗华章,走上通往“2025年决胜500亿方”的道路?

  持续高峰增长的背后

  是天赋异禀,更靠后天努力

  在中国天然气版图上,四川盆地令人瞩目。近10年,西南油气田连续保持储量高峰增长,实现产量年均30亿立方米快速增长。

  持续高峰增长的背后是天赋异禀,更靠后天努力。

  四川盆地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形成,具有“满盆含气”的特点,是国内陆上第三大含油气盆地,且勘探程度尚处于早中期,发展潜力巨大。从勘探开发的难度来看,四川盆地表现出“三多、三低”的特征。层系多、类型多、领域多,决定了气藏认识难度大,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高;低孔、低渗、低丰度,决定了大部分资源品位低,将储量变现和提高单井产量的难度变大。

  面对“三多、三低”的客观现实,没有一劳永逸和一成不变的地质认识和技术手段,唯有适应变化。

  西南油气田持续深化地质认识,揭开了目前已知的地球最古老地层——川中古隆起震旦系—下古生界的神秘面纱,蓬莱气区规模储量区基本形成。创新形成页岩气“三古一今”差异富集理论,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。“双源叠加供烃,断砂复合输导,多期接力充注,立体辐射运移,差异耦合成藏”这套成藏理论,为四川盆地致密气开发指明了方向。

  地质认识取得重大突破,伴随而来的是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喜人局面。常规气方面,川中古隆起评价上产持续发力,保证产量基本盘;老气田“精耕细作”稳产量、老气区“老树开新花”增动用,演绎老区气田的“不老神话”。页岩气发展欣欣向荣、如火如荼,连续4年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,成为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的重要增长极。后起之秀致密气表现稳扎稳打,目前日产气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。

 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

  做好提质增效加减法

  建成中国首个百亿立方米气区,历时46年;年产量跨越200亿立方米,历时13年;跨越300亿、400亿立方米,均仅用时3年。这一串令人心潮澎湃的数据背后,难度之大、风险之高,不难想象。

  但一个时代,赋予一份责任,必须迎难而上!

  高瞻未来发展,对国内外广大油气技术服务企业而言,四川盆地是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大舞台。于是,国内外技服企业相继进入,数以百计的钻机在巴蜀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,昼夜工作。这是一次双向奔赴,西南油气田需要更多的同盟者,一起奔赴理想。

  然而,四川盆地内浅层难度小的层系几乎已被“吃干榨净”。未来,无论是常规气还是页岩气,都主要面向深层和超深层。这意味着面临更高技术水平以及更多投资成本的挑战。

  如何在效率上做加法、在成本上做减法,走出一条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径,为四川盆地油气大发展探路?一些有益尝试应运而生。

  过去,传统的钻井工程采取总承包制进行结算管理,而当下,钻井日费制已在四川盆地逐步实践。在我国第二口万米深井——深地川科1井的施工现场,每天早晨,甲乙双方会对前一天的工作量以及施工参数等内容进行逐一核实,为后续结算提供翔实的依据。在日费制的探索之路中,“降与增”看似一对矛盾体,实则并行不悖。乙方在日费制的倒逼下,缩短生产时间、降低作业成本,提升工作效率、提高技术水平,甲乙双方则在技术、成本及管理上最终实现双赢。

  秉承开放、合作、包容、共享的价值观,西南油气田一直行进在路上。按照集团公司要求,2018年至今,川南页岩气物资保障实行集中共享,为参建单位提供集中采购、集中仓储、集中物流、集中质控的服务,避免了重复建设供应链条。无论是因矿权流转来此的甲方,还是参建川南的乙方,都从中享受到便捷与高效。

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

  将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“最大增量”

  2023年,西南油气田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《天然气上游领域滑溜水降阻性能测试方法》正式发布。这标志着我国在页岩气国际标准中有了话语权。这一突破与西南油气田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密不可分。

 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。60多年来,石油人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出常规天然气、致密气、高含硫天然气、页岩气等多种资源类型。

  强劲的历史回响,澎湃的科技创新之力。“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犹在耳畔。西南油气田公司又一次踏上时代的鼓点,结合自身需求,创新形成以“两大理论、五大工程核心技术、六大勘探开发技术”为代表的一系列特色技术。令人欣喜的是,主体技术达到“整体国际先进、部分国际领先”水平,一些关键技术打破了“依赖进口、受制于人”的被动局面,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、从空白到亮彩的深刻转变。

  新一轮冲锋号角已经吹响,西南油气田正朝着“2025年决胜500亿方”这一目标迈进,但是理论研究的“深水区”仍有待突破,关键技术的“卡脖子”问题也有待解决。如何将科技创新这一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,成为破题的关键。

  强化科技攻关,围绕增储上产重点领域,针对效益勘探开发技术的痛点、难点、堵点、盲点,统筹部署重大专项、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。

  坚持“自主创新+开放共享”,构建集院士工作站、高校六大特色研究中心、集团公司三大技术支持中心、博士后工作站等于一体的“油公司”模式协同创新体,扩大科技创新“朋友圈”。

  搭建国家、省、集团公司、西南油气田公司实验室创新平台,以及成都天然气论坛、天然气青年科技论坛等创新文化交流平台。

 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奖励,构建有利于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新潜能和活力的制度体系,激发创新人员的主动性、积极性和创造性。

  创业艰难百战多,百战归来,高峰之上再攀高峰。西南油气田锚定500亿立方米目标,接续奋斗,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西南新篇章,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、助力集团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
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

版权所有© 四川原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   蜀ICP备20020738号-1    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